温铁军#谈粮食安全
实际上粮食安全无人负责,有组织的不负责任。18亿亩耕地的红线可能有数量,但是没有质量。所以真正的粮食安全是在每个人脑子里。粮食安全恐怕要跟大家强调一下,它不仅仅只是数量上够不够。一般的专家、学者在网上的讨论都会告诉你有多少播种面积、有多少产量等等。很少有人告诉
实际上粮食安全无人负责,有组织的不负责任。18亿亩耕地的红线可能有数量,但是没有质量。所以真正的粮食安全是在每个人脑子里。粮食安全恐怕要跟大家强调一下,它不仅仅只是数量上够不够。一般的专家、学者在网上的讨论都会告诉你有多少播种面积、有多少产量等等。很少有人告诉
说起印度,总让人觉得它像个大拼盘,各式各样的碎片拼在一起,勉强凑成个国家。温铁军在分析新兴七国的时候,就直指印度的问题出在政治制度上。这套制度是从英国殖民时代直接继承下来的议会制和多党框架,本来是为剥削殖民地设计的,现在独立了,却没啥经济基础撑着。印度社会结构
温铁军多次去印度考察,总结出印度社会有明显的二元结构。印度人口中92%生活在非现代社会状况下,这些人高度分散在乡土社会里。西方殖民留下的制度规范只覆盖8%人口。从就业看,90%以上人在灰色地带活动,其中20%左右属于黑色地带。灰色地带指非正规生存和就业方式,黑
话说这几年,中美之间那股子紧张劲儿越来越浓,大家都管它叫“新冷战”。不像上世纪美苏那种导弹对峙,这次更多是贸易、科技、金融上的拉锯。2018年贸易战一打响,美国对华加征关税,从钢铁铝制品起步,很快就波及大豆、玉米这些农产品。
“中国每次危机软着陆,都是靠农村承接代价。现在搞乡村振兴,不是施舍,是还债。”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:到2035年,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——这不仅是农民的期盼,更是国家战略的刚需。
今天偶然刷到温铁军教授在一场乡村振兴论坛上的发言视频,那句“农村本来是百业兴旺,凭什么让农民只能种地?”像一记重锤,敲开了我对传统农业认知的局限。作为一个在城市长大、对农村仅存模糊记忆的人,这番话让我忍不住花了整个下午查阅资料、思考,才惊觉自己对乡村的理解竟如
20世纪70年代,委内瑞拉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,林业,渔业,咖啡,烟草,甘蔗。委内瑞拉石油工业兴起后,人们进城打工,农业从60%下降到10%
最近刷到著名学者温铁军的访谈,他说了一句让人无法不深思的话——“这国家里的一切财富都是 前辈用生命和鲜血争来的,你有什么资格把属于全国人民的东西变成某些人的私产?”这句话掷地有声。
温铁军教授一段话,把14亿人看哭——“每一次危机,都是农民兜底;每一次复苏,却把他们忘得最快。”
他认为,现代社会在提供了充足物质保障的同时,也限制了个体的独特性与多元性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,促使人们不断去适应机器的节奏、制度的规训和标准化的生活方式,这种适应往往以牺牲个体的多元性为代价。
记得小的时候,家里装了个木箱的喇叭,喇叭每次中午的时候,就会准时播放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。我那时候中午放学,顺着田埂准备回家吃饭,随着节奏一蹦一跳的回家,手里有时候会抓片树叶,有时候抓着狗尾巴草。回家的路上要过一条小河,汛期的时候独木桥的“木”就浮在了水面上,我
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?你刚学会游泳,有人却想把你拽去深海,说是“搭个顺风船,一起闯世界”。可你知道,那不是顺风船,是鲸鱼背上绑着定时炸弹——炸响的时候,人家早就跳船,你才刚起步。
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在如何走向富裕的问题上,中央领导人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,即“贫穷不是社会主义,同步富裕又不可能,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、一部分人在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基础上先富起来,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。”
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,岁月深处沉潜的真相常被时间的尘埃遮蔽,迟滞历史的向前发展甚至改变历史的发展方向。也因此,还原历史真相,其意义怎么高估都不为过。致力于这一工作的人,更是应该得到尊重。温铁军教授就是这样一位特别受我们尊敬的良心学者。
连它自己都毫不掩饰地说道:“不是我谢小宛脸皮厚,而是我本就如此,这就是真实的我。再说,就算我脸皮厚又有什么错呢?圣贤有云,‘脸皮厚,吃得够’!”
“治国之道,富民为始。”在中国以举国体制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目标之后,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:“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。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,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。”赋予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地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
凌晨两点的写字楼依旧灯火通明,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。年轻人盯着电脑屏幕,眼睛干涩发疼,手里的咖啡早已凉透。他们不是在追逐梦想,而是在拼命维持生存。“活着都费劲,结啥婚生啥娃?”这句话成了无数人的心声。有人说这代年轻人“懒”“没担当”,可现实是,他们连喘口气的时间